摘要:5月22日,央视13套《每周质量报告》播出陶瓷坐便器质量调查相关报道,引发行业关注。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抽查发现,32家企业生产的3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12.4%。

不合格产品97%来自小规模企业,个别产品集多个不合格项目于一身。

5月22日,央视13套《每周质量报告》播出陶瓷坐便器质量调查相关报道,引发行业关注。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抽查发现,32家企业生产的3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12.4%。

其中,实际用水量与标称水效等级不符的产品多达23批次,很多坐便器不能实现其宣称的节水效果。

23批次坐便器用水量不合格

有产品用水量超标称用水量5.2升

据央视13套《每周质量报告》引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督司抽查处副处长易祥榕表示,本次抽查包括节水型和普通型两个品种,其中节水型坐便器抽查了179批次产品。从抽查不合格项目看,主要集中在便器用水量、坐便器水效等级、坐便器水效限定值等项目,每次抽查均出现不合格。

央视记者了解到,此次抽检包含了广东、河南、上海等13个省市的257家企业,基本上以节水型坐便器为主。抽查检验项目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节水性能,另一个是使用性能。在检出的不合格项目中,便器用水量、安全水位、水效等级等项目,都与节水性能有关。

检测发现,多达23批次坐便器所宣称的水效等级,与实测的用水量根本不相符。相差小的要多一二百毫升,相差大的,会多两到三升的水。其中,标称潮州市潮安区古巷美丹娜陶瓷厂生产的一款节水型产品,宣称的平均用水量小于等于4.8升,实测平均用水量高达10升,超过明示值5.2升。

本次检测中,标称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禅瓷业有限公司、广东民洁卫浴有限公司、阿波罗(中国)有限公司、广东摩恩位于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伽蓝洁具有限公司、佛山市中博卫浴有限公司、宜都锦绣清江卫浴有限公司等共23家企业相关产品,便器用水量不合格。

用水量不合格坐便器名单

除了用水量,此次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还涉及多个不合格项目。

其中,福建过江龙卫浴有限公司、河南利雅德瓷业有限公司、潮州市潮安区伟民陶瓷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的产品安全水位不合格;新鹰卫浴(深圳)有限公司一款坐便器水封深度不合格;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艾洁仕陶瓷厂一款坐便器水深表面尺寸不合格。

有厂家生产“空瓷”坐便器

需销售人员安装配件后再出售

节目介绍,坐便器水箱里有几根水管,重要性相当于其心脏。但抽检人员发现,有一款坐便器,本该安装好各种配件的水箱,里面竟然空空如也,整个坐便器只有水箱外壳和马桶座。

销售人员告诉央视记者,他们把这种坐便器称作“空瓷”,一般是销售人员购买,安装配件后再出售,售价不到300元。有陶瓷坐便器经销商称,空瓷坐便器冲不干净,“恨不得每次大便都得刷马桶”。

央视记者还注意到,这样的空瓷坐便器,竟然也贴着水效标识,而实际上因为洗净性能差,不得不多次冲洗,与节水的需求相去甚远。而且关系到用水量和安全水位的配件具有一定技术性,企业原本就该在出厂前调试好,但部分企业依赖市场销售人员自行购买安装,产品的相关质量难以保障。

据悉,生产空瓷坐便器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甚至是作坊式的企业,反映出这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较低。

国内较小规模坐便器企业超530家

约97%不合格品出自小规模企业

据节目介绍,目前我国陶瓷坐便器生产企业有600家左右,其中大型企业数量仅15家左右,规模较小的企业达到530多家,不少企业甚至刚刚从家庭作坊转化而来。

据了解,节水坐便器生产工艺相比普通坐便器要求更高,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限于自身实力难以满足生产,只能以低端产品迎合一部分市场需求,其产品宣传的节水指标都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基本都来自规模较小的企业,占比近97%,个别产品多个不合格项目集于一身。其中,标称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宇帆陶瓷厂生产的一款产品,便器用水量、水效等级、水效限定值、安全水位、洗净功能等6项指标均不合格,部分指标超标严重:便器用水量超过标准值50%,坐便器洗净功能半冲测试中残留墨线是标准值的2倍。

针对陶瓷坐便器的监督抽查结果,目前检测机构已向生产单位都寄送了《产品质量改进建议书》,提出了技术上的优化意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已经责令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并将进一步跟踪监督不合格企业,督促企业纠正错误、生产优良产品。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督司抽查处副处长易祥榕透露,下一步将组织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对陶瓷坐便器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严肃处理,依法公开曝光,严格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