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材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及材料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如今已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1 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1]。

2 我国建材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的,建材检测行业也不例外。解放初期,我国曾经成立了少量的基础检验实验室,主要承担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这就是当今检测机构的雏形。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检测机构才有所发展,成立了近5000个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检验实验室,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我国入世以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次检验机构建设浪潮:私有(个体)的检验机构纷纷成立,少量国有检验机构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检验集团,国外检验机构也有部分进入国内市场。

2.1 机构数量众多

我国的检测机构大多由实验室承担着。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这还不包括原国家建材局批准的43家检验实验室。据记者调查,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试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少得让人惊奇,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而且在这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验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2]。

2.2 定位不准发展失衡

我国的建材检测机构之所以发展缓慢,皆因定位不准、发展失衡所致。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原来依靠国家投入的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在建材检测行业中算是最早走向市场的。他们与时俱进,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不断加大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等方面的投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检测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但是由于缺少驾驭市场的人才,市场定位不准,服务不到位,业务进展并不理想。这是我国建材检测业做不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3 政策成为发展瓶颈

中国检测市场目前还是个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有时还处于无序状态。既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又缺少科学而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单就建材检测认证机构的设置数量、检测项目和经营范围而言,就很难用几个量词来说明。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备检测和认证资质的机构共有169家,专业从事建材检验与认证一体化的机构只有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一家。而无资质的检测机构就难以计数了,这种状况说明我国检测市场法制不完善、管理混乱和监督缺失。

我国检测市场最大的瓶颈,首先就是政策风险问题;其次是行业体制单一的问题;再有,就是受区域管理制约的问题。如果不彻底改变这三种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中国的建材检测业将会再次走向死胡同。另外,建材样品的检测、建筑工程和材料质量检测本身,都需要大量的各种型号与功能的检测设备。因此,无论从交通和运作方便上考虑,还是从检测成本、监测工作效果方面拷量,建材检测业目前想开展跨地区检测,还是颇有难度的。因而,要打破目前这种格局,就必须打破市场垄断,对建材检测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全面放开。

2.4 国外客商觊觎市场

国外知名的检测认证机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数量不多,有的地方仅此一家,而且还是私有化的,但信誉度极高,涉及范围较广,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好多分支机构。像闻名全球的瑞士SGS验证、测试、认证服务机构,还有德国的TUV检测认证机构,美国的UL机构。这些检测机构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雄厚的资金、优质的服务,与国内检测结构展开强有力的竞争,极有可能在一些行业部门取得检测业务的主动权。而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检测机构,就将面临着被吞并、被挤垮的危险。

3 我国建材行业的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房屋建筑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房屋装修工程的年产值就已超过10,000亿元,其中建筑材料费用超过了60%。由此可见,中国的建筑材料需求市场是非常大的。然而,作为国民经济构架中不可或缺的建材检测认证机构,发展却是步履维艰,远没跟上建材市场的需要。

作为中国唯一具备监测与认证一体化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其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仍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导则25条要求,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二是抓紧搜罗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有关产品认证标准的制订中,利用现有检测资源来开拓认证业务,打造中国的认证品牌;三是针对国内各检测机构专业性强、范围窄的特点,考虑成立检测集团,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壮大,真正成为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四是建立建材检测人员内部培训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建材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及材料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如今已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4 结论

目前,我国建材检测行业面临着机构数量众多、定位不准发展失衡、政策成为发展瓶颈、国外客商觊觎市场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中国唯一具备监测与认证一体化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其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仍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我国大专院校也应开设相关的专业,积极培养检测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